首页
>> 政务公开 >> 县级部门信息公开 >> 县统计局 >> 统计公报
索引号11331022002685146Y/2002-32658 文号
成文日期2002-03-07 发布机构县统计局
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
组配分类统计公报 有效性
规范性文件登记号
  • 信息索引号:

    11331022002685146Y/2002-32658

  • 主题分类:

    统计

  • 发布机构:

    县统计局

  • 成文日期:

    2002-03-07

  • 文号:

  • 文件登记号:

  • 公开方式:

    主动公开

  • 有效性:

三门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

2002-03-07 09:37 来源:县政府办公室浏览次数:

三门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 

  

2001年,全县人民在县委、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克服了国内经济有效需求不足,区域经济竞争优势相对弱化和国际经济持续低迷等诸多困难,坚持以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按照“三个解放出来”要求,紧紧围绕发展主题,与时俱进,开拓创新,努力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,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,实现了“十五”计划的良好开局。 

一、综     合 

2001年,我县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平稳增长,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,农业生产稳定发展,结构调整步伐加快,工业生产平稳增长,经济效益保持较高水平,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快速扩大,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,外贸出口高速增长,财政收入增势强劲,金融平稳运行,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。 

据统计,2001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.9亿元,比上年增长12.2%。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.2亿元,增长4.9%,第二产业增加值9.8亿元,增长17.7%,第三产业增加值6.9亿元,增长14.0%。第一、二、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5∶38∶27调整为33∶39∶28,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218元,比上年增长11.9%。 

二、农     业 

2001年,我县以全省取消粮食定购、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为契机,紧扣市场需求,进一步推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,大力发展效益农业,增加对农业的投入,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。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.4亿元,比上年增长6.2%。 

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,优质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得到广泛推广,粮食种植面积进一步调减。2001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1.3千公顷,比上年减少13.7%,粮食总产量10.1万吨,比上年减少9.3%。非粮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明显扩大,各类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园区已渐成雏形。蔬菜、水果、油料的种植面积分别比上年增长13.5%、8.4%和2.2%。粮食和非粮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之比由上年的71∶29调整为68∶32。 

林业生产平稳发展。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800公顷,幼林抚育作业面积700公顷;封山育林面积2.2万公顷,其中当年新封面积2136公顷。 

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,畜禽产品市场供应充足。全年肉类总产量7941吨,比上年减少1.9%,禽蛋产量3323吨,增长46.9%。全年出栏生猪7.37万头,减少3.2%。年末生猪存栏7.44万头,增长1.9%,家禽年末存栏60.1万只。 

渔业生产快速发展,养殖结构进一步改善。全年水产品总量达16万吨,比上年增长20.5%,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3.5万吨,增长24.8%,淡水养殖产量0.8万吨,增长25.1%。全县水产养殖面积24.1万亩,增长18.2%。养殖结构继续调整,黄鱼、文蛤等名特优产品产量提高较快,在海水养殖产量中,鱼类430吨,增长29.1%,蛤类15285吨,增长200.8%,青蟹8206吨,增长73.9%,对虾2876吨,增长57.7%。 

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,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得到加强。全年农田水利建设累计投放劳动积累工583万工日,完成土石方495万立方米;完成省列的蛇蟠三期、沙柳旗门塘标准海塘扫尾工作;建成县列蛇蟠红岩外塘、晏站门前塘、大周外塘、芝岙塘等合计6.5公里标准海塘;完成屋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7座,出海水闸维修改造33座,新建改建出海闸5座;完成中低产田改造3.5万亩。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3.7万千瓦,比上年增长5.4%。全年化肥施用量(折纯)7471吨,减少11.8%。全年通过土地整理开发,新增有效耕地1920亩。 

三、工 业 和 建 筑 业 

工业生产平稳增长。2001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8.3亿元,比上年增长16.5%。其中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4.2亿元,增长29.8%。 

工业产品结构调整有新进展,传统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改造初见成效,工业集聚步伐加快,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有所突破,新产品生产快速增长。2001年我县加快落实工业集聚战略,工业园区建设有了实质性启动。占地4000亩的枫坑塘工业园区被列为省100家重点特色工业园区,控制性规模通过评审,水利基础设施动工兴建;健跳下沙塘特色工业园区、高枧金刀洋开发区、六敖农产品加工园区、沙柳扶贫工业小区和亭旁工业小区建设都取得了新进展。全县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6.1亿元,比上年增长35.8%。其中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有4家,比上年增加2家,实现工业总产值7.2亿元,占规模以上工业44.6%。全县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4.9亿元,比上年增长34.5%。在各行业中,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、化学原料及医药制造业、橡胶制品业实现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7.2%、18.0%和73.8%。全县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2.9亿元,比上年增长13.9%。 

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。全县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统计,全年实现利税16726万元,比上年增长33.4%,其中利润9149万元,增长48.5%。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190.9分,比上年提高7.9分,列全市第三位。其中,总资产贡献率、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4.72%和6.51%,分别比上年提高1.14和1.06个百分点,资产负债率比上年下降1.46个百分点,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略有减慢。 

建筑业持续发展。2001年全县共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5297万元,比上年增长24.7%。全县15家资质四级及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产值65129万元,比上年增长85.7%;实现利税4113万元,增长78.2%;全员劳动生产率76622元/人,提高47.2%。施工房屋面积78.8万平方米,竣工面积37.7万平方米,竣工面积优良率44.2%。 

四、固 定 资 产 投 资 

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。2001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390万元,比上年增长34.1%,其中全社会更新改造投资28330万元,增长33.1%。分投资主体看,国有等单位投资29673万元,增长20.4%;集体经济投资25107万元,增长81.7%;城乡居民个人投资16610万元,增长12.2%。在国有等单位投资完成额中,基本建设投资23846万元,比上年增长62.6%;更新改造投资5827万元,减少41.5%。全年施工项目371个,其中更新改造项目322个。新开工项目195个,竣工项目246个,项目建成投产率66.3%。 

2001年,全县国有单位建成投产项目32个,其中基本建设项目23个,更新改造项目8个,项目建成投产率为96.8%。全县建成投产或交付使用的主要项目有:甬台温高速公路三门段、第一期电力农网改造、三门中学教学楼、县人民法院综合楼、县工商局办公大楼。 

重点工程建设顺利。全年列入省市重点项目3个。健跳大桥建成通车,岭枫公路工程已完成整个概算投资的51.8%,第二高级中学校舍建设进展顺利。 

五、交 通 和 邮 电 业 

交通运输稳步发展,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。2001年全县完成交通邮电业增加值18578万元,比上年增长12.7%。 

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为43444万吨公里,比上年增长14.2%,其中公路运输23038万吨公里,增长5.3%,水上运输20406万吨公里,增长26.3%。全年旅客周转量为48012万人公里,比上年减少5.8%,其中公路47875万人公里,减少5.9%,水上运输137万人公里,增长47.3%。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0万吨。 

2001年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857万元,比上年增长20.2%。全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12266户,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57727户,比上年末增长27.0%。年末全县移动电话用户达51268户,比上年末增长82.2%。固定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11.4部/百人提高到14.4部/百人;年末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12.8部,比上年末增加5.3部。年末全县国际互联网络用户达3765户,比上年末增长166.3%。 

六、内外贸易和旅游业 

消费品市场发展良好。2001年全县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489万元,比去年增长11.4%。其中县城消费品零售额37368万元,增长12.8%;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0121万元,增长8.8%。分行业看,批发、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6177万元,增长5.0%;餐饮业零售额7926万元,增长37.7%;制造业零售额7076万元,增长13.7%;其他行业零售额6310万元,增长21.2%。在各种经济类型中,个体私营经济消费品零售额达41340万元,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1.9%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继续扩大,全年商品成交额44286万元,增长12.2%。 

外贸出口增势强劲。2001年,全县实现全社会出口交货值59899万元,比上年增长42.2%。新批自营进出口企业4家,年末全县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达22家。据海关统计,全县自营出口额1376万美元,增长115%,其中三资企业自营出口额843万元,增长80.9%。 

旅游业步上轨道,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加大。完成蛇蟠岛旅游区总体规划编制,初步建立县旅游招商项目库,7个旅游项目签订开发协议。 

七、金  融  和  保  险 

金融运行形势良好,信贷规模继续快速扩大。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6680万元,比上年末增长21.6%。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6605万元,增长28.7%;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2452万元,增长18.2%。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18033万元,比上年末增长32.9%,其中短期贷款余额74277万元,减少8.5%;中长期贷款余额38122万元,增长421.2%。 

保险事业不断发展。全年参加财产保险的企业单位82户,家庭2330户,责任险635户,机动车辆险7821户,人身险承保人数168624人。全年承保额77.8亿元,保费收入4730万元,比上年增长47.1%;支付已决赔款及给付1395万元,增长74.4%。 

八、科学技术和教育 

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。2001年全县财政投入科技三项经费958万元,比上年增长121.8%。开展科研项目77项,其中省立项项目15项,省级星火项目2项,市级星火项目2项。省级新产品签定15只,申报专利15件,上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,上报市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。 

质量、标准化、计量工作进一步加强。2001年,我县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,全年抽查了210家生产企业的256批次产品,合格率为80.0%;66家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认证;制定了2个农业标准;计量标准器具及配套设备合格率达100%;申请到商品条码企业5家;获得省级名牌产品的企业1家,市级名牌产品的企业4家。 

教育事业全面发展。基础教育得到巩固提高,九年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9.7%,比上年略有提高;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达65.0%,比上年提高9.8个百分点。高中段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,全县有普通高中7所,招生数2572人,在校生数5901人,分别比上年增加666人和853人。成人教育取得新成绩。2001年,全县扫除青壮年文盲409人,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8.9%;成人高校报考551人,录取256人;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达1231人次,报考率首次超过千分之三,自学考试毕业生达112人,创历史之最。学前教育、特殊教育得到重视,幼儿园在园幼儿4802人,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由上年的39.4%提高到41.4%;特殊教育在校生137人。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不断加强,教师学历合格率进一步提高。初中、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84.8%、61.3%和53.2%,分别比上年提高0.5、0.1和10.6个百分点。小学教师获专科学历,初中教师获本科学历比例分别达到7.4%和9.9%,分别比上年提高3.1和0.8个百分点。全县有3人获省“春蚕奖”,7人获“市优秀教育工作者”荣誉称号,56名教师在市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奖。 

九、文  体  和  卫  生 

文化事业健康发展。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,成功举办了元宵灯会和《世纪同乐》大型广场晚会;我县创作、表演的许多作品和节目,在市级以上比赛中和展览中获奖,其中散文《走进坪阳岗》获全国比赛一等奖。体育事业全面发展,全民健身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。海游镇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。全县有129所学校推行《达标》,达标学生45579人,达标率为99.4%。全年获得省级比赛金牌1枚;获得市级比赛金牌5枚,银牌7枚,铜牌12枚。 

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。全县自办广播节目日平均播音时间近2.8小时,自办电视节目平均每周播出时间11.8小时。年末全县拥有有线电视用户5.3万户,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5.0%和90.0%,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总长度达到871公里。 

卫生事业不断进步,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。年末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51个,医疗床位527张;全县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67人,其中医生397人。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提高,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万分之三以下;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0.4‰以下。全县无偿献血668人次。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,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,年末全县有各类卫生院33个,村设置的医疗点160个,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65人。农村卫生状况继续改善,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0.3%,卫生厕所覆盖率52.5%。 

十、环    境    保    护 

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,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,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新的进展。通过实施工业污染长效管理,全力遏制污染反弹,切实巩固达标成果。2001年,治理了6家污染源,建成2家在线监测企业,8家在线监控企业。环境法制建设得到加强,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。年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为100%,环保“三同时”执行率为100%。全县查处环保违法案件25起,责令停产整顿15家。全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7.0%,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9.3%。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,拓宽噪声达标区和烟尘控制区,整治城关饮食业油烟污染,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建设。县城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%,噪声达标区面积进一步扩大;完善县第二水厂、浬浦水厂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。全年查处各类林业案件64起,发生森林火灾1起,火警1起,受害率为0.24‰;积极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,全年查处野生动物案件30起,其中刑事案件3起。 

十一、人口、就业与人民生活 

人口保持缓慢增长。年末全县总人口40.06万人,其中非农业人口3.88万人,全年共出生4340人,死亡2125人,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0.84‰和5.31‰,人口自然增长率5.53‰;计划生育率97.66%。 

就业形势基本稳定。年末全县城镇职工1.2万人,城乡个体私营从业人员1.3万人。年末全县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3个,介绍就业人数395人。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765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3.68%。 

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。年末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6050人,其中在职职工12482人,离退休人员3568人。全年征缴养老保险费2085万元,支付养老金2756万元。全县参加失业保险职工5010人,共征缴保险费90.2万元,发放失业保险金14.7万元。 

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。全县共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15个,床位88张,收养60人。全年城乡有3143人得到国家救济,其中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的有2395人。全县共投入保障资金103万元。 

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。2001年,全县城镇集体以上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15925元,比上年增长40.0%。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,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,增长10.1%。 

  

  

  

  

注: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(绝对值)按现价计算,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。 

  

【打印此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
分享至: